五味子之名始載于《神農本草經》,為木蘭科植物五味子或華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實,前者習稱北五味子,后者習稱南五味子。
五味子的主要性味為酸、甘、溫。入肺、心、腎經。
---《神農本草經》:
“主益氣,咳逆上氣,勞傷羸瘦,補不足,強陰,益男子精”
---《醫林纂要》:
“寧神,除煩渴,止吐衄,安夢寐。”
---《本草備要》載:
“性溫,五味俱全,酸咸為多,故專收斂肺氣而滋腎水,益氣生津,補虛明目,強陰澀精,退熱斂汗,止嘔住瀉,寧嗽定喘,除煩渴。”
五味子主治:久咳虛喘、自汗、盜汗、遺精、滑精、久瀉不止、津傷口渴、消渴、心悸、失眠、多夢。
現代研究
五味子主要含木脂素、三萜、倍半萜、揮發油、多糖、黃酮、有機酸等,其中主要化學成分為木脂素類化合物,如五味子醇甲、五味子甲素、五味子乙素等。現代藥理研究表明,五味子具有調節中樞神經系統、改善心血管、加強免疫、保肝護肝、抗菌抑菌等多方面的作用。
主要藥理作用如下:
1、鎮靜催眠
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醇乙等成分均具有明顯的鎮靜催眠作用。
2、保肝護肝
五味子酯甲等成分調節肝臟藥物代謝酶,可能參與調節肝臟中UGTs酶類化學藥物的毒性代謝過程從而發揮對肝臟的保護作用。聯苯雙酯為我國創制的一種治療肝炎的降酶藥物,是合成五味子丙素時的中間體。臨床用于慢性遷延型肝炎伴ALT升高者,也可用于化學毒物、藥物引起的ALT升高。
3、抗菌抑菌
木脂素類物質是五味子抗菌的主要成分,主要通過破壞細胞膜的結構發揮抑菌作用。此外,五味子中的黃酮、多糖等也具有良好的抑菌性能。
(內容來源于網絡,僅供參考,如有不當之處請聯系刪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