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味子 入五臟補氣斂氣 五行相生濟。
一,五味子,味具辛、酸、甘、苦、咸。性偏溫,主歸肺、腎、及心脾肝經。辛、酸、甘、苦、咸,為五行學說中性味行主要組成部分。五味性在臨床實踐的診斷治療、施藥遣方配伍等特色上廣泛深遠。
五味子“皮肉甘酸,核中辛苦,都有咸味,此則五味見也"。辛味能散能行,酸味能收能澀,甘味能補能緩,苦味能瀉能燥,咸味能軟堅潤下。
根據五味入五臟的理論。五味所喜的五臟:酸味入肝、苦味入心、辛味入肺、甘味入脾、咸味入腎。
五味子五味俱備,唯酸獨勝,雖性溫煦,取溫煦之煦特點,煦而溫中保健養生、滋潤寧養,對人體五臟發揮補益、平衡作用為大特色。可見五味子獨具寶貴的五味藥性價值于一身,是中藥中最奇特的一性味藥。
五味子上能斂肺氣止咳喘、下能滋腎水以固澀精血,中和五臟六腑。
內既能益氣斂氣生津、寧心神止煩渴,外又能固斂止汗防脫,具有表里內外調節機制,常作用于斂肺滋腎生津,斂汗澀精止瀉、補氣寧心神益智。
1.五味子煦而溫中保健養生,滋潤寧養調和精血陰陽性,五味子臨床主要用于:肺虛久咳、氣短喘促、腎虛精滑、汗癥、津虧口渴,以及心神失養所致的心悸怔忡、失眠多夢等證。現代研究用于交通心肝腎,護肝增欲助孕,抗抑郁治糖性。
2.五味子禁忌事項:
對五味子過敏者禁止使用。
外感表邪盛、且內有實火者忌用,
或咳嗽初起時、麻疹初發時、瘡瘍破膿時,忌用或辨證用。
(內容來源網絡,僅供參考,如有不當之處請聯系刪除)